——产品 用户 团队: 企业持续发展的“三重冲力”

2025-09-16 作者:江苏恒丰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董事长任金华 来源:《靖江企业家》2025第9期

江苏恒丰新材料制造有限公司的前身是靖江市裕丰化工厂,创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经过38年的艰苦打拼,实 现了创业梦想。如今,由过去我和我哥任煜华筹集近万元,租用 柏木福利厂3间平房生产木胶起家,变为拥有现代化标准化 厂房和办公大楼,能为钢铁行业专业生产高端钢板轧制油。 公司多项技术差异化填补了国内空白,形成了低消耗、低排 放、高性能的绿色产品特色。其产品品质在国内外领先,产 品在宝武集团、鞍本集团、沙钢集团、首钢集团等超大型钢铁集团和攀钢、华菱涟钢、柳钢、新钢、宏旺等大型钢铁行业企业获得广泛使用。企业系江苏省高新技术企业,取得发明专利 14项、实用新型专利72项。

企业之所以能由小到大,由弱到强,且在行业的激烈竞 争中稳健前行,我体会最深的是,离不开三大核心要素(过 硬的产品、忠诚的用户、高效的团队)的协同发力。这三者 如同引擎的三重冲力,彼此驱动,相互成就,共同为企业的 持续发展提供了不竭的动力。

一、产品是根基,筑牢发展的“压舱石”

产品是企业立足市场的根基,没有一个适应市场需求的 产品, 一切都是空谈。近40年的发展,靠的就是不断优化产品结构。在激烈的竞争中,市场不同情眼泪,只垂青于好 产品。我们坚持创新至上,把产品技术创新作为企业发展的 第一要务来抓,作为企业不断发展的永恒主题。作为民营企 业,创业阶段缺资金、缺技术、缺人才是共性问题。我们采 用合资合作、产学研联盟等方法,有效地化解了这些困难和 矛盾,每一次开发成功都推动着企业向前迈出一大步。1996 年,为解决资金问题,与香港康柏斯有限公司合资成立靖江 恒丰化工有限公司,生产润滑油和工业特种涂料两大系列产 品,实现了由民用木胶产品到工业用润滑油的转型。1989年, 为解决技术力量问题,公司与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合作 开发HT-1高辐射节能涂料,该产品被评为“上海市节能产 品”,被国家石油和化学工业局评定为“石油和化学工业集  热材料推荐产品”。2000年,为抢抢占技术前沿,公司率先 与钢板轧制用油领域世界级龙头企业—— 日本大同化学工 业株式会社建立技术合作关系,开发冷轧油、热轧油、钢板 防锈油、平整液等系列产品,开启国内生产冷轧油的先河, 改变了我国冷轧油长期依赖进口的局面。2005年,公司凭借 自己的力量设计研发了高温防露点腐蚀涂料,获取了国家专 利,填补了国内空白。2006年,公司与德国莱茵化学公司共 同研发了合成脂,大大降低了生产成本,拓展了盈利空间。 目前,在高端钢板轧制油市场上,恒丰产品与外贸品牌美国 奎克、好富顿,日本帕卡,德国富斯等平分秋色。我常说,什么叫了不起?别人做不出的产品,我们做出来了,这就叫 “了不起”。恒丰坚持创新至上,铸就了国内润滑油行业的 五个“第一”:第一家研发出钢板热轧油并设计制造了热轧 轧制润滑系统完成数十个交钥匙工程,第一家研发出二次冷轧极薄镀锡原板轧制油,第一家研发出高磁感取向硅钢冷轧油,第一家研发出冷成型1000MPa以上超高强钢冷轧油,第一家研发成功用于世界首条六机架六辊冷轧机组生产高牌号无取向硅钢和Hi-B取向硅钢冷轧油。这五个第一产品,均在市场上得到了成功应用,深受用户青睐。在国内市场上,恒丰高端硅钢冷轧轧制油占有率高达75%,热轧油占有率达55%以上,尤其是新研发的热轧油及轧制润滑系统成功应用于被业内誉为“中国钢铁生产工艺技术创新的又一次伟大尝试和成功实践”的沙钢超薄带生产线(亚洲第1条、世界最先进),协同创造了短短30秒钢水变钢卷的奇迹。这为企业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成了行稳致远的“压舱石”。

二、用户是核心,激活增长的“动力源”

用户是企业存在的意义,更是驱动发展的核心动力。钢 铁企业作为行业用户,其需求具有专业性、定制化的特点。  不同生产线、不同工艺对冷轧油、热轧油的性能要求各异。  因此,我们深入了解用户的生产场景,建立紧密的沟通机制; 售前精准对接需求,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售中跟踪使用情 况,及时调整产品参数;售后快速反映问题,保证生产不受 影 响 。并针对国内钢铁行业迅猛发展,冷轧油行业竞争日趋白 热化,客户对于成本的管控越来越高的新趋势、新特点,我们及时探索和创新出“整体承包管理服务模式”,即“技术和服务”。实行从产品推荐、物流和仓储、添加和维护到废弃物处理的整个过程的系统化管理,并提供相关的职业安全健康、技术和培训服务,降低钢铁企业吨钢综合成本。这种颠覆传统的销售模式,能够达到与客户双赢,建立稳固长期合作关系。我们根据该模式对管理与技术提出的新要求,认真组建与之相适应的自主技术研发和技术服务团队。为加快培植企业自主知识产权和核心竞争力,与国内著名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建立科研合作平台,在上海华理科技园以及靖江工厂本部,分别设立技术研究中心和润滑油研究所;与巴斯夫、路博润、雅富顿等国际知名添加剂公司进行广泛合作,共同打造以环保、高新技术为主导的全系列润滑油产品,成功实现了主打产品从原有的工业设备用油向轧钢工艺用油的转型。同时,广泛吸纳钢铁行业精英,建立专业的技术服务团队,为每一位客户DIY 定制服务方案,发挥以顾客为中心的快速反应机制的作用,取得了明显效果。

在推行这一模式过程中,坚持以点带面,以宝钢公司为 试点,由时任总经理助理任晓华带领一班技术人员、客服人员深入宝钢使用现场,了解各钢种的轧制工艺、乳化液设备流程,各类质量异议的发生原因,分析与竞争对手的优势和 劣势、客户的需求和痛点,有针对性解决各类问题,进一步得到了客户的肯定和认可。冷轧油系列产品在宝钢成功覆盖硅钢、不锈钢、高强钢、汽车板生产线,并从宝钢拓展到本钢、新钢、 涟钢、柳钢等大型联合钢厂及江苏、山东、浙江、广东众多  大型民企。六年光阴,公司销售额翻了两番。

这使我们认识到,当企业真正做到以用户为中心,用户 便会从合作伙伴升级为长期盟友,不仅会持续采购,还会通 过行业口碑为企业带来新的客户,为企业带来长期订单流, 更能在市场竞争中形成差异化优势,成为企业增长的“动力 源”。

三、 团队是保障,凝聚前行的“向心力”

产品的研发、用户的服务,最终都要靠团队这个“智慧 大脑”来实现。一个高效协作的团队,是企业战略转为转化 为行动的关键。基于此,我们用心打造一支专业、敬业、协 作的团队。

一是加强团队成员的合理配置和优化组合,放大人才的 整合效应。按照不同类型、不同层次人才进行合理配置,在 专业结构、年龄结构、智能结构、知识结构、素质结构等方 面进行考量和权衡,优化组合、优势互补。目前各个团队勤 奋工作,尽职责、尽其能、尽其力。研发团队紧盯行业技术 前沿,不断迭代产品;销售团队深入一线,精准捕捉用户需 求;技术服务团队在第一时间内解决现场问题;后勤保障团 队确保生产物流环节顺畅。团队成员目标一致,各司其职又 相互配合,形成了强劲的“同心力”。

二是加强团队的教育与培训,释放人才创新潜能。运用 专题教育、专业培训、专项竞赛等多种形式和方法,帮助团 队秉承“忠于企业、尊重他人、合作共赢、勇于担当”的企业精神,践行“和谐真诚、包容谦让、团结互助、协同作战” 的核心价值观,不断更新知识,充电提高;还注重以我们兄弟俩自身的   良好形象和人格力量教育人、影响人,使团队每个人的职业   素养得到重塑和升华。

同时,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使用,建立了人才选拔培养使 用机制,在培养中使用,在使用中培养,努力造就高素质人 才队伍,培养自己的“明星”。例如,16年前,从自身企业 长期发展考虑,我和时任总经理任煜华商议决定将身为华东理工大学硕士、外企CPM 技 术经理,享受魔都金领悠哉生活的侄子任晓平从上海召回。 他不负众望,脚踏实地,挑战自我,勇于担当,砥砺前行;企业也按照人才培养的路径,让他一步一个台阶,一个台阶 一副重担。每当他在一个岗位上取得明显业绩时,就及时换 岗提升,让他进一步锻炼。他先后走过了销售经理——技术 营销经理——总经理助理——总经理的岗位,并和技术质量 部部长赵洪,被认定为泰州市“311”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 培养对象,成了企业的“台柱子”、优秀接班人。

三是加强发挥激励机制作用,营造创优争先的浓烈氛围。 建立健全以业绩为主要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对团队的评价和考核体系,真正做到公正、公平、公开。切实实行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相结合,理性激励(严格要求)与情感激励(满腔真挚)相结合,形成叠加效应,有力地激励了先进,鞭策了后进。同时,把企业发展成果惠及每个员工,在足额缴纳职工“五险”的同时,又在全市企业中首家为职工缴纳住房公积金;企业发展每 上一个台阶,就给员工提升一次工资,增强了员工的幸福感 和归属感,企业的留岗率达98%以上。企业上下在锐意进取中实现自我价值,争为企业发展多作贡献。

产品是根基,用户是核心,团队是保障,三者相互支撑, 缺一不可。我们将以科技、创新、服务作为核心发展策略,  以“新”开始,持续打磨高新产品,深耕用户需求,锻造优秀团队,让这“三重力”协同发力,不断增强抵御风险的韧性,把握机遇的敏感性,持续提升企业的竞争力和生产力,把恒丰品牌擦得更亮,叫得更响,努力实现企业长期稳定发展,让恒丰成为一家值得信赖、受人尊敬和具有持续变革创新能力的国内外行业一流企业。